如果有兴趣的话建议读这本书《倒转金字塔》,里面详尽介绍了足球战术的发展史。
总的来说,早起就是全员进攻,参与防守的没有几个,更有1后卫战术,到后来才演变出3、4、5后卫的阵容,摘几张图片。
下面是早起的足球阵型的演变,也是摘几张图,书中介绍的很全面了。
足球技战术的演变其实和规则的变化关联也很大。
严格来说,在专业的足球领域中并没有90分钟内绝对不变的所谓“阵型”。“阵型”这个概念实际上更多的是一种媒体用语。当然,由于它的便利性,现在越来越多的教练员也开始用阵型来表达球员在球场上的站位,注意:这里的站位指的是防守站位。
我们所说的4-3-3或者4-4-2都指的是球队防守时队员所占的位置
在足球早期的时候,采用的是“剑桥规则”(1848规则),整部规则十分简单,共11条,只包括了对场地的解释,进球的判定和最粗略的关于犯规的定义。甚至规则中都没有对参赛人数进行桂东,而且规则还允许球员用手接触球。所以那个时期的足球比赛形式和现在的橄榄球有些相似,手脚并用,抢球的时候人人扎堆。由于规则的简陋和技战术的原始,那时候没有什么站位或者阵型之类的概念,基本是“球往哪飞,人往哪跑”
后来1863年英足总成立后,对足球规则进行了一次系统性的归纳与总结。形成了“现代足球”的比赛规则。随着规则的不断成熟,引发了足球界对于技战术的研究热潮。这其中尤其是越位规则的引入,使得足球比赛中开始出现明显的站位区分。比如1-9或者3-7站位,这两种站位主要是针对当时的“越位规则”所产生的。
至于之后出现的比如w-m阵型,4-2-4,4-3-3等阵型的出现则主要是技战术发展所导致的结果。因为随着足球赛事日益商业化、成熟化,对于运动员的训练和培养也越发科学。这极大地增强了球员的能力,球员的技术区别开始变得越来越大。在比赛中对于空间和时间的“争夺”变得越来越激烈。为了更充分地发挥不同风格的球员的技术能力,在比赛中就要通过合适的站位和任务分工来减轻他们的负担,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。所以,在前面提到的诸如4-4-2之类阵型的变化过程中,主要还是球员技术水平的提高作为主要因素,规则的作用就不是那么明显了。
想具体了解推荐一本书《倒转金字塔》
谢邀 大概得总结一下 就是规则尤其越位规则的出现以及发展使进攻球员数量逐渐减少 防守球员逐渐增多 其他的看倒转金字塔,,,
查普曼创立的WM阵型一度没有对手,对于一时研究出的新阵型对手们极度的不适应,显得无从招架。可随着不断地发展WM阵型也显示出了它的弱点。1953年11月,在温布利球场,新科奥运会冠军匈牙利队排出了革命性的3-2-3-2阵型,也就是MU阵型,给仍在踢死板WM阵型的东道主上了一课。最后匈牙利队6比3取胜,主队英格兰队第一次在温布利吃了败仗。MU阵型较MW阵型,一名回撤中锋为内锋留出空间,供队友插上和利用。另一名拖后中锋将对方采用盯人踢法的中后卫诱出原位,这样的战术安排更加灵活多变,3-2-3-2阵型的出现也意味着除了球员在位置上的改变,在这基础之上出现了战术的概念。1953年“MU”阵型
后来,为了在不削弱进攻的前提下巩固防守,发展出了4-2-4阵型。随着巴西队夺得1958年世界杯,4-2-4阵型很快席卷国际足坛。在纸面上,这个阵型似乎中场薄弱,而在实战中,控球时它会成为3-3-4,防守时会变成4-3-3。4-3-3阵型我想大家并不陌生,我们也可以发现阵型的发展已经越来越接近现代足球的阵型。4-2-4阵型
当然,上述的几种阵型之外还有其他阵型的存在,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欧洲足坛,各种足球理论盛行,也产生了许多流派,多瑙河流派这是金字塔阵型的一个修正版,倚重短传和个人技术,见诸20世纪20年代的奥地利、捷克和匈牙利。20世纪30年代初的奥地利队踢出这种流派的巅峰,他们在1934年世界杯上夺得第四名。 3-4-3阵型
意式“方法”这是多瑙河流派的衍生版,其设计者波佐在20世纪30年代执教意大利队。波佐寻求在中场占据主动,为此将两个前锋撤到中场的前面,从而创造出2-3-2-3阵型。这种阵型大获成功,意大利队连夺1934年和1938年两届世界杯冠军。直至今日,波佐仍是仅有的一位以教练身份连夺两届世界杯冠军的人。2-3-2-3进攻阵型
当然,不能一味的迷信阵型,当今足坛,瓜迪奥拉无疑是创新阵型打法的先驱,无论在巴萨的主导4-3-3,还是拜仁的边后卫不对称阵型,还是延续到曼城的边后卫套上,后腰回来补边后卫位置,三后卫、双中卫、双后腰、四前锋、两个边后卫全部套上,这些阵型细节的演变无疑就是技战术风格演变的结果,这个足坛防守反击是主流,但是全力进攻风格不会凋谢,如果都不进攻了,那么也没那么多人看足球了,总之阵型不是主导的,核心的足球理念和比赛要求,以及搭配人员的战术要求,才导致阵型的演变推进。关于阵型,我们下次再见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